2011年10月23日

田園趣

自家的白菜與青江菜(當然還有很多生命旺盛的雜草)

在這裡的生活,慢慢步向規律,因為不是大城市,所以有各式各樣想不到的社區活動,而又因為是農業州的關係,我也深受有機農業文化的感召,自己下田。在這個很自由先進的城市,很流行一個與農業活動親近讓農夫直接受益於消費者的觀念,推廣有機農業或者是認識你的農夫(Know your farmers)這一類的活動,形式像是週末農夫市集(farmers’ market),或者可以固定和一些農場下訂單,農夫會固定把菜寄到你家。

可能因為在擁擠的台北長大,所以社區農田的概念很吸引我,在我們住的研究生宿舍外面,有一大片田,只要一年繳25美金,就可以租用一年,不過這裡真正的耕作期不長,只有大概五到十月六個月。總之,存著好玩的心態,就這麼撩了褲管下去。 

2011年10月9日

如果你對微額貸款 - Microfinance - 有興趣

我想應該也會有人有同樣的問題與興趣,為了讓未來的讀者受益,我把這封回信貼上來。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要炫耀 - 原來我也是有讀者的。

-----讀者H來信---
妳好!


看到這篇文章以及妳的簡介,了解到妳為窮人們的付出,無論是研究以及實際的行動,對我的衝擊很大,崇敬之意油然而生!我是學財務的,但卻很少利用到自己小小的專業知識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,自覺相當慚愧...。之所以從網路搜尋到妳的網誌,是因為我正在為了我的獎學金essay傷腦筋,essay的題目大致上是要探討financial crisis對於microfinance的影響。題目大概還細分為對於開發中國家以及所有國家的影響,以及對於poorest of the poor實際上的幫助有多大。 找尋資料的過程中發現microfinance真的是相當重要,相當有意義。現在我非常想把這篇essay寫好,獎學金固然是目前我著急的事,但重要的是我現在真的想多去了解更多有關microfinance幫助窮人的狀況。(中間省略)
所以希望妳能給我一些幫助,提供我一些關於essay題目比較客觀、正確的方向以及如何獲得有說服力的數據資料。


崇拜妳的網誌讀者 xxx 留
-----

2011年7月11日

[小莊上菜] 香烤豬肋排


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是那一部位,反正就是再Wholefood超市看到特價的豬肉,覺得新奇自己來烤看看,畢竟這種好料在外面點一份也是要美金20元。

2011年7月2日

[小莊上菜] 韓式涼拌冬粉


參考食譜: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itong/22962141

我一直很想試試這道菜,但是平常太忙懶得切太多種菜,趁著夏天,是嘗試這道菜的好季節。韓式的冬粉是樹薯做的,比起台灣的冬粉,更粗更有彈性一些。

裡面的拌菜可以看冰箱有什麼,任意搭配,因為我沒有肉,然後仲恩不愛菇,所以我搭了蛋絲還有紅椒、青椒、洋蔥。清爽、好看、又好吃,連平常不太愛吃椒類的仲恩(對啊!愛挑食)都喜歡這樣的搭配。

2011年6月9日

[小莊上菜] 海鮮煎

蚵仔煎,是我覺得最具台灣代表性的夜市美食,連不愛蚵仔的我,也十分迷戀於那種海鮮的鮮味融入蛋香與嫩嫩恰恰(不會形容,就是台語Q嫩的意思)的煎,淋上店家的獨門秘方醬汁,這樣的組合真是絕配。

2011年6月3日

[小莊上菜] 蒜蓉蒸蝦


心血來潮,在youtube上面亂看一些做菜的影片,一直都很想來試試這道,可以吃到蒜的刺激過癮的鮮味、又可以吃到蝦本身清甜的味道。

照著阿基師的食譜做了之後,覺得味道還真的不錯,除了剖蝦的部份麻煩一些,其他都不算太難。底下的冬粉很好吃,唯一遺憾的是,我家裡剛好只剩下火鍋料的一球而已。

有興趣可以參考:

2011年4月25日

[American culture A-Z] Easter 復活節

我跟仲恩獵到的彩蛋
  [關於American culture A-Z]的創作靈感

因為復活節不是什麼很盛大的節日,即便來了五年,好像也從來沒有被邀請一起過復活節。今天在我非常熱心又有趣的系上同學邀約下,終於過了一次復活節。

2011年4月14日

[American culture A-Z] Ferris Bueller's Day Off




[關於American culture A-Z] 有一天和美國人在聊天,她引用了一個80年代電影Ferris Bueller's Day Off的笑話,他說這電影是他們年代的經典,是我不可錯過的美國文化教材,當時我們靈光一閃,為什麼那些給國際學生的手冊,都沒有很有趣介紹美國文化的題材,比方十大你不能錯過的年輕人電影、美國人最受歡迎的族群、關於各州的笑話等,往往都是與美國人交友時該注意的禮貌,怎麼問候對方,美國人的社交方式、個性等。

美國是一個非常多元的國家,在我們國際學生的眼中,往往只有好萊塢、加州、紐約還有那些被商業化傳到亞洲的美國文化代表美國文化。我們往往忽略很多沒有在電影電視劇流行的美國文化。由於我在美國邁入第五年,隨著認識越來越多的美國朋友,開始對美國文化有更深的認識,也發現好多和原來認知不同的地方。所以決定從一個國際學生的角色,點點滴滴記錄許多在我眼中的美國文化。由於我住過東岸、現在在中西部,多半時間都在學校,所以我的觀察有一定的侷限,看倌千萬還是要因人而異,親身用心體驗,不要以為我說的經驗就可當成教戰手冊。不過我讀的系和工作過的環境有60%以上是美國人,再加上我交友廣闊的老公的驗證,所以我還是能篩選出有一定代表性的故事,也歡迎諸位海外學子多多交流,豐富我的內容。

----
這個電影,我想到個比喻,可能和我們那個年代逃學威龍的重要性一樣。

2011年4月7日

扶貧專家來囉

@Kaman village, MH, India
這是去年暑假在印度田野調查的小故事。

在八月初,機構裡來了一個發展經濟的專家,據說是在聯合國或類似等級的國際組織有過很豐富的經驗,她來做關於女性議題的研究,之後會管理好幾個十分重要的專案。

2011年4月3日

開張文


拖了很久,我的新家終於開張了。

新家的文章走向和以前一樣,有我讀書的心得,在東西文化觀察的奇聞趣事,也會有對國際發展扶貧相關研究的心得,如果有到各地走走,當然會不吝惜地寫下觀察,或者只是隨手紀錄下生命中的某一刻或某一個不負責任的想法。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