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9日

[我們的CSA週記] 小莊上菜 - 食材消化大混戰

食材大作戰囉


學校的期中,也接近CSA的後半期,我已經呈現做研究怠惰、部落格荒廢以及食材大混戰的現象。第七第九週能夠存放的馬鈴薯與第十週的蘿蔔一起煮,有時候驚慌地把快要壞掉的葉菜拿出來做沙拉,連上菜日記都分不清楚今夕是何週,有幾天還偷懶不努力消化食材跑去外面吃。雖然在食材的消耗速率有待加強,不過努力變換菜色維持健康飲食的精神還是在的。

以下就來看看這幾週的食材大混戰吧。



根莖類大挑戰

天啊。我欠的上菜日記已經可以稍微分門別類了。

由於接近冬天,收到很多根莖類的食物,一般我詢問美國人怎麼料理那些根莖類的食物,清一色的人都會說"Roasted! Add salt and pepper." 可是我實在受不了每個東西都用烤的方式,尤其根莖類的食物,吃一兩次可以,多幾次就會覺得太多土味而受不了,更何況我們是吃飯或吃麵的家庭啊,roasted veggie最適合的就是當牛排的配菜,老是用烤的怎麼下飯,總不能三天兩頭就吃高級排餐(雖然我們中間也奢華地料理了一次牛排)。

所以我絞盡腦汁讓他們不留痕跡地出現在各種料理當中。

炸天婦羅:重點是要消掉一些剩的蔬菜,還有白蘿蔔。咦,白蘿蔔在哪?就在天婦羅醬裡面!這是消化蔬菜一個十分有效又好吃的方法!蔬菜天婦羅外皮的作法可以參考MASA。天婦羅醬主要就是白蘿蔔搗泥加上日本醬油(不夠鹹還可以適當加入一般醬油,沒有日本醬油可以自己用家裡醬油調一些糖和鰹魚粉替代)。天婦羅的部份,舉凡四季豆、青椒、茄子都是很適合的主料。

炸蔬菜天婦羅
Fried Tempura with Japanese sauce (using CSA radish for the sauce)


台蘿蔔排骨:就一般家常菜。先用少許紅蔥頭爆香,然後用小排骨熬湯頭,加些滾刀塊狀的蘿蔔和丸子。煮好上桌前加點香菜會更像外面小攤販那種台灣味的湯。這是營養又清爽的家常湯品。

台蘿蔔排骨湯
Clear radish soup with pork chops (with CSA radish)


日式胡麻味增馬鈴薯燉肉:很健康又可以消掉很多馬鈴薯和紅蘿蔔。可參考MASA食譜。有一個重點是馬鈴薯和紅蘿蔔一定要燉到軟、入味,油一開始不需要加太多,因為豬肉片會出不少油,另外,我覺得加了胡麻味增的馬鈴薯燉肉比一般家常口味更上一層次。

日式胡麻味增馬鈴薯燉肉
Japanese-style stewed potato and sliced pork
(with soy sauce and miso flavor)

金瓜米粉:一般俗稱南瓜米粉。不過這裡是使用有點魚目混珠的Kuri Squash,中文翻作栗子南瓜,想看長相可以參考仲恩部落格,顏色味道和南瓜都很相近。這道菜我自己憑印象亂煮,主要先將紅蔥頭爆香,這個步驟很重要,因為太少紅蔥頭米粉會沒有香氣,然後使用刨絲的金瓜、泡過的蝦米,香菇(這裡省略,因為我家老爺痛恨菇類,嗚嗚!)、和用米酒醬油醃過的絞肉炒過。米粉在一旁稍微用熱水燙過,再放入鍋中一起炒,因為米粉很容易吃起來很乾,炒的當中可以不斷加入高湯或水,最後加鹽、醬油或蠔油、白胡椒即可,炒米粉容易又乾又沒味道,所以一定要稍微嚐一下味道確認水分和味道都可以再上桌。

金瓜炒米粉
Fried rice noodles with shredded kuri squash


烤甜菜:還是不爭氣地烤了一下,總要烤一次看看。省事又可以吃吃看原味。吃一點點還可以,吃太多的話會有一點受不了容易膩,因為這個口味真的太"西式"了。

烤甜菜
Roasted beets


健康蔬果汁:再吃不完,最後大絕招,就把紅蘿蔔、香蕉、藍莓、柳橙汁等打成蔬果汁,咕嚕咕嚕,兩個人馬上消掉2-3條紅蘿蔔。

Mixed juice (with CSA carrots)


葉菜類大挑戰

我愛葉菜類,因為炒起來方便,吃起來沒負擔,做成沙拉菜不用油煙又好洗。尤其CSA的蔬菜很新鮮好吃,就算亂炒不加調味也好吃(等等就會知道為甚麼)。

蠔油羽衣甘藍:就是英文說的Kale,本來不太知道這道蔬菜是甚麼來頭,只記得在各種美式餐廳的沙拉菜有吃過。結果查了一下發現是芥藍菜家族,所以我就學港式料理的蠔油芥藍,燙過後淋蠔油。果然效果相去不遠。

 蠔油甘藍
Boiled Kale with oyster sauce


炒豆苗。豆苗是我最愛的幾樣炒青菜之一。結果這道菜在半夜被飢不擇食不擅料理的仲恩拿去炒了。不出我所料,蒜頭亂切亂爆香一通還忘了放鹽。但是因為這樣的實驗證明,如此新鮮的青菜就算不放鹽亂炒一通,味道還是很好的。

炒豆苗
Sti-fry snow pea leaves


培根炒西式芥藍菜:炒法就如同名字一樣直接,加點適量鹽調味即可。吃起來有點像芥籃,不過味道更濃郁一些(好像有點濃縮太重的葉菜味),然後菜比較硬。下次可以用西式煮爛的燉煮作法可能更適合一些。

培根炒西式芥藍
Stir-fry collard green with bacon


培根炒布魯塞爾甘藍球:作法如其名。重點是培根先煎過出油,然後甘藍球要切半,可以去掉最外層太硬的那層甘藍葉,快起鍋前加些鹽和胡椒調味即可。真的很香很好吃,而且不太需要技巧。

培根炒布魯塞爾甘藍
Fried bacon with Brussels sprout


沙拉:沙拉醬有時候是自己調(主要就是醋類+橄欖油+鹽+黑胡椒,亞洲口味的胡麻沙拉醬油可以使用一些麻油或味增/醬油及薑末),重點要讓鹹味酸味還有油味達到平衡的味道。之前去超市也偷懶買了一瓶調好的義式沙拉醬。然後加入一些堅果類以及小水果(藍莓、草莓、也有看過人家加葡萄柚果肉)增加沙拉的趣味及甜味。

Salad


 蒜炒菠菜:如菜名,因為綠葉看起來太綠太滑到像川七,我起鍋前忍不住滴上兩滴麻油增添香氣。新鮮的波菜味道真的挺清甜。

蒜炒波菜
Stir-Fry spinach


高麗菜韓式泡菜湯:一開始純粹是因為美國的高麗菜真的太難吃了,像是啃塑膠一樣,不管煮多久都還是又硬又無味,上次煮火鍋,我吃了四片就覺得有點不行了,平常我是可以吃1/4個台灣高麗菜的。本來想像美國人一樣打碎變成濃湯,可是之前吃太多西式料理覺得有點膩,所以靈機一動,一開始是想清冰箱做成羅宋湯,可是無奈沒有足夠的蕃茄,所以就變成了改良型的泡菜湯。

主要訣竅是要把美國塑膠高麗菜打碎,這樣融在湯中就不覺得咬起來像塑膠一樣,然後加入馬鈴薯,有豆腐還可以加豆腐或蕃茄(我那天只剩一顆蕃茄,所以就勉強加一下),然後大方地加入韓式泡菜和一些湯汁,加些鹽以及高湯/雞湯塊熬煮即可。這樣就會很像變形成泡菜口味的羅宋湯,辣辣的白菜配上碎碎的葉菜,可以分心忘記塑膠高麗菜的平淡無味,然後湯底很夠味較容易提胃口或下飯。

如果要再更功夫菜一點,可以把一些帶有肥肉的豬肉片先爆炒過讓油分跑出來,加入一兩塊奶油(這和辣泡菜融合之後會形成滑順的香辣味),後面再加入泡菜高湯還有少許韓式辣醬,也可以加入更柔軟的韓式豆腐(煮滾會有點碎的那種),然後水分不需要太多,最後豆腐碎了會和湯融合在一起,這樣就會像韓式餐廳的那種泡菜鍋的味道。以上步驟是韓國同學指導的韓式泡菜鍋作法。

碎高麗菜韓式泡菜湯
Cabbage kimchi soup (with CSA cabbage)

其他類型的,請下回待續吧!!

1 則留言:

  1. 其實我在美國有買過ok的高麗菜耶, 但是只能炒不能煮湯, 連煮在火鍋裡都很難吃. 買的時候要挑整個葉子比較包起來 (像我們的包心高麗菜那種), 然後菜葉比較白的, 比較綠的很難吃. 我多半是用培根或是番茄一起炒, 先用蒜爆香加點鹽而已~~

    回覆刪除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